北京301總醫院(北京301總醫院在北京哪個區)
北京醫院辦理住院:18311458123
導讀:“醫生一定不能坐井觀天,不能一直呆在自己的醫院里,要多出去走走見見世面。”
文:棟梁
來源:“醫學界”微信號
如果沒有去美國佛羅里達克利夫蘭醫院結直腸外科進修,羅成華現在應該還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普外科工作,那次進修開拓了他的視野,也讓他有了一個情結:要把在美國學習的新技術新理念在國內實現,建設一個與國際接軌的學科。他說:“這是我的夢想。”
羅成華主任
為了這個夢想,羅成華選擇了在2008年離開工作了20年的301醫院,在之后的六年時間內,他南下廈門,加入當時被寄予厚望的廈門長庚醫院,又返回北京,在北京世紀壇醫院創建結直腸肛腸外科,2014年12月5日北京大學國際醫院開業時,羅成華又應邀成為該院第一位專職科主任,創建了腹膜后腫瘤中心。他輾轉多家醫院,最終的目的,只為建設一個與國際接軌的學科的夢想。
正是北大國際醫院的背景和“建設國際一流醫院,領跑醫療體制改革”的宏偉愿景打動了羅成華,讓他放棄經營了五年的科室,選擇了再次離開公立醫院,在北大國際醫院開業之前加入了進來。在醫院領導的支持下,建立了我國第一個,也是迄今唯一一個專門從事腹膜后腫瘤外科治療的科室。
追夢的這些年,羅成華經歷了一位醫生職業生涯中的大起大落,在301醫院的時候從來不缺病人,而出來之后,再接到為他介紹病人的電話,對方一聽說他已經不在301醫院時,馬上改口問他能否在301醫院介紹個水平和他相當的專家,這讓他感慨:“中國人看病都是看醫院,如果醫院不那么有名,同一個專家病人信任度也會打折扣。”
因此當他決定加入北大國際醫院時,創建腹膜后腫瘤中心就成為了一次劍走偏鋒的嘗試,在那之前,國內沒有一家醫院設立腹膜后腫瘤的專科,無成熟經驗可循。羅成華主任介紹:“腹膜后腫瘤在早期沒有癥狀,癥狀出現時腫瘤已經很大了,而腹膜后區結構非常復雜,大動脈多,腫瘤一般位于血管附近,手術難度大、門檻高,另外因為發病率低,即使大醫院做的也很少,主要分散在各個科室做,形成規模的很少。”
展開全文
在301醫院工作的時候,羅成華主任的老師蔣彥永教授從80年代末就開始關注腹膜后腫瘤,當時腹膜后腫瘤還是醫療禁區,患者得了這種病沒有醫院治療,只能回去等死。從90年代開始,蔣彥永教授就帶領學生們開始大量做腹膜后腫瘤手術,羅成華跟隨蔣彥永教授多年,已經在腹膜后腫瘤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
離開301醫院之后,羅成華也把自己的優勢定位在肛腸和腹膜后腫瘤這兩個方面,他在北京世紀壇醫院創建的結直腸肛腸外科就在短短五年內發展成為了醫院的品牌科室。但國內公立醫院肛腸科和肛腸專科醫院已經遍地都有的情況下,進入北大國際醫院再主攻肛腸已經很難形成特色,而羅成華也深感腹膜后腫瘤需要有人去做,很多人在別的醫院被判了死刑,找到他們之后又得以延續生命,這讓他也覺得做這個領域很有意義,也是醫生的責任。
后來科室的發展證明了這是一個正確的決策,盡管加入北大國際醫院時羅成華只帶了一位醫生,隨著北大國際醫院開業運營,羅成華的腹膜后腫瘤中心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基本上成為了醫院的支柱科室,而現在中心已經有了48張床位,病人要排隊。
北大國際醫院腹膜后腫瘤中心現在一天可以做4臺腹膜后腫瘤手術。依托北大國際醫院的平臺,羅成華還牽頭成立了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腹膜后與盆地疾病專業委員會、北京醫師協會腹膜后腫瘤專家委員會,羅成華均擔任主任委員,他主編的腹膜后腫瘤英文專著已經交稿,即將在美國出版,這是全世界第一本英文版腹膜后腫瘤專著,出版之后將奠定中國專家在國際腹膜后腫瘤領域的地位。
今年6月,羅成華召開了第二屆中國腹膜后腫瘤論壇,第一屆論壇召開時他還在北京世紀壇醫院,間隔了四五年才召開第二屆,他說:“因為第一屆召開之后,感到太吃力了,所以就停下了,以后我們要一屆屆的辦下去。”
在國內還沒有一家醫院能把腹膜后腫瘤做成規模的情況下,羅成華主任的夢想是,北大國際醫院腹膜后腫瘤中心要把腹膜后腫瘤的所有療法都開展起來,病人來到這里,需要的所有療法都可以在這里完成。“這里就是病人的終點站,來到我們這里,需要的各種治療就不用去別的醫院了。”
談及自己這些年的經歷,羅成華主任感慨:“作為一名醫生,一定不能坐井觀天,不能一直呆在自己的醫院里,要多出去走走見見世面,醫生要永遠能知道自己的不足,而身為科主任、學科帶頭人,也要把手下的醫生送去出,這樣科室才能做大做強。”
(本文為“醫學界”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并標明作者和來源。)
投稿郵箱:yxjtougao@126.com
業務合作:021-58545118
投稿郵箱:yxjtougao@126.com
業務合作:021-58545118
▼過往的君子給我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