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中醫醫院(西安中醫醫院曲江院區)
北京醫院辦理住院:18311458123
安軍明主任正在為外國友人展示傳統中醫藥的“神奇療效”。
整體遷建的西安市中醫醫院。
安軍明是西安市中醫醫院針灸科主任,多年來他除了帶領科室醫務人員完成繁重的醫療工作外,還兼任陜西中醫藥大學教授,作為碩士研究生導師肩負教學工作。近日記者專程采訪了這位“針灸專家”。
“我差一點沒有堅持下來。”這是安軍明回憶自己從醫經歷中時說的一句話。1997年,安軍明畢業后被分配到西安市中醫醫院,就一直在針灸科工作。當時,由于醫保政策還不完善,百姓看病多以單位自行報銷為主,加之當時有部分人抨擊中醫藥是“偽科學”,在社會上引起了不良影響,致使來中醫科室就診的病人越來越少,有時候一天甚至見不到一個病人,連年輕醫生都覺得前途渺茫,甚至覺得選錯了職業。沒有幾年時間,受大環境的影響,建院初期紅紅火火的針灸科,門庭冷落,醫院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醫療資源,撤銷了針灸科住院部,后來科室就只剩下了7名醫生,那段時間針灸科醫生每月收入僅有數百元錢,就連起碼的生活費都不夠……
展開全文
近年來,隨著國家不斷加大對中醫藥事業的扶持力度,不僅醫保政策向中醫藥方面傾斜,從過去的不予報銷變成了大比例報銷,而且各家中醫醫院不論從硬件設施還是醫療人員配備方面,也在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市中醫醫院針灸科通過這些年的發展壯大,早已今非昔比,從當年那個難以為繼的小科室,發展到擁有60多名醫務人員的“明星科室”,每天要接待100多位門診病人,每年治愈出院病人超過2800余人次。
在西安市中醫醫院,像安軍明主任這樣親身經歷冷暖變遷的中醫人才還有多位,但是最讓他們感到欣慰的還是中醫事業的蓬勃發展。
在省市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市中醫醫院整體搬遷至鳳城八路新址,不僅醫院建筑風格古色古香,院內還增購了國內領先的中醫診療設備,精心裝飾的國醫館、全凈化的中藥制劑室(GMP達標)、標準化的中藥房,讓這個始建于1955年的老牌中醫醫院煥發出新的活力,已發展成為一座現代化的三級甲等大型公立醫院。
如今,醫院許多特色診療項目成為百姓耳熟能詳的“金字招牌”。冬病夏治、冬令進補、推拿整脊、中藥結腸透析等,耳穴壓豆、針刺、艾灸、刮痧、鉤活術、銀質針療法等幾十種中醫特色治療深受老百姓青睞,充分展示了中醫“簡、便、驗、廉”的特點,彰顯了中醫藥特色和優勢,也讓前來交流的國外中醫藥專家驚嘆,表示要把中醫藥文化帶回去,用起來。
前不久,西安市中醫醫院承辦了首屆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中醫發展暨醫療合作論壇。來自澳大利亞、英國、韓國、日本等9個國家以及國內絲路沿線5個城市的中醫藥代表齊聚一堂,以“弘揚傳統醫學,加強醫療合作”為主題,圍繞中醫藥文化和學術進行了深入交流。在此次論壇上,西安市人民政府立項的“中醫藥國際合作交流中心”正式掛牌成立,市中醫醫院與9個國家的參會代表簽訂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醫療機構合作意向書》。
采訪中,從事臨床醫療、教學、科研工作50余年的陜西省名老中醫楊震感慨萬千,在他看來,發揮中醫特色,博采西醫之長,推動國際交流等,讓中醫事業發展的羽翼日益豐滿。作為一名老中醫,要全力培養更多“接棒人”,將中醫“國粹”傳承發揚。像楊震教授一樣,一代代志存高遠、醫術精湛、躬身臨床的名老中醫,用自己的智慧和畢生精力培養出了一批批高素質、高學歷、高層次、高水平的中西醫技術兼備的新型人才,實現了“院有專科,科有專病,病有專技”的發展格局。
“老字號正在煥發新活力。”西安市中醫醫院院長趙鋒表示,面對新形勢、新機遇,市中醫醫院將依托深厚的中醫藥文化底蘊、高素質的醫學教研人才隊伍、優質的診療環境、先進的中西醫診療設備,為老百姓提供更加優質、更具特色的中醫藥服務。中醫藥國際合作交流中心項目啟動后,醫院將在醫療保健、學術交流、培訓教育、科研產業等領域開展國內外交流合作,為中醫藥走向世界搭建平臺、創造機遇,造福社會,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