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肝病醫院(南昌市肝病醫院)
北京醫院辦理住院:18311458123
四 四 一
這是一次曠日持久的
尋醫之旅
曄問
問尊嚴,問名聲
問靈魂,問態度
……
READ ON
「
傅深
醫生是離上帝最近的職業
」
人 物 介 紹
傅深,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射治療中心副主任,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放療科主任醫師。現任中華放射腫瘤學會,中國抗癌學會腫瘤放療分會等五個國家I級腫瘤專委會委員,上海核學會腫瘤放療及影像專委會主任委員,上海醫學會腫瘤放療專委會前副主任委員等學術任職。1993年于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放療專業博士畢業,1996-2004年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腫瘤中心及美國Fox Chase腫瘤醫院學習工作。臨床工作30年來專注于腫瘤綜合治療及采用腫瘤放療新技術(尤其是質子重離子技術)的臨床應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作為第一責任人,相關臨床工作總結及學術成果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50余篇在國際專業雜志上刊登,作為第一負責人主持含國家科技部重大項目,國自然及上海市科委等臨床及臨床轉化相關研究項目14項。
展開全文
采訪筆記
“重離子的確有特有的優勢,但是,我們采用的一切治療手段,必須是最適合病人的,這就不僅要從臨床客觀考量,同時還需要結合腫瘤的生物特征,病理形態,還有病人的家庭條件,心智模式。所以,放療醫生,首先必須是腫瘤醫生,充分評估各種治療方法對病人的受益,總之,永遠要做到病人受益最大化。”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療中心副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質子重離子中心/上海質子重離子腫瘤醫院放療科主任醫師,傅深。
從履新開始的三年,他的成績單是令人矚目的:2015年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專項發展資金重大專項負責人之一;2016年申報復旦大學“雙一流”重點專項;2017年獲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首席科學家)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第一負責人)
近三年,醫院采用質子重離子治療近一千多例。他治療的病人來自全國,甚至是澳洲,美國,加拿大,中國香港,盡管如此,拒絕還是多于要求,因為質子重離子不是神器,因為他追求科學的應用,因為他希望這一前沿技術能真正的造福適應的患者!
從臨床放療科醫生,到科學型臨床學者,最后是滬上最前沿最高端的質子重離子醫院第一任科主任,他每一段都有這一段的幸福,見到一個個患者回訪反饋良好,見到一群學生都種下了科研的種子,他說,不枉當初苦心孤詣,“學生們現在知道,我們不僅僅是放療醫生,更是醫學家,是要為人類健康作出貢獻的。”
培養人才是他傳承科技的路徑與職責。他對學生好,一個大咖醫生,再累都會聽一個菜鳥學生說論文課題,會用一個通宵了解學生研究的新領域,會手把手教學生實驗的步驟技巧,“小張是剛來的,師兄師姐都要帶帶她呀。”這句話,他總是掛在嘴邊,學生們感到溫暖。
他的門診,有美國人式的老派,門診耐心、科學的談話,常站在患者及家屬的角度換位思考,理解他們對質子重離子治療結果的期望,但堅持科學,循征的適應癥,對不適合質子重離子治療的患者,他不只是簡單的說不,而是從“病“的剖析,客觀分柝,告知更適合于患者的治療策略,并為患者推薦合適的醫院與大夫,使他們懷著希望來,帶著希望離開。
他也焦慮,卻不形于色, “怎么會不焦慮呢?“ 他說,”太多的事情等著做,行政,科研,臨床,質子重離子設備等在臨床治療領域有太多的謎團亟待解開,我們在探索與創業階段階段,“‘十年磨一劍’的歷程,是我們未來應該努力的動力,只有將質子重離子治療的面紗一層層揭開,我想,人們對它的神秘感應該會慢慢消除,才能實現它的精準治療,成為某些局部腫瘤的大殺器。”
1999年,他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部腫瘤中心完成博士后,先后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附屬醫院腫瘤中心及Fox Chase 腫瘤中心工作。整整六年,對腫瘤治療與研究的認識有了顛覆性的變化,那六年他也更明白了人文醫學的真實內涵。令他至今回味的是,在臨床科研繁忙之余,能加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Rock Band, 作為樂隊吉他手,和一群熱愛科學事業又熱愛生命的腫瘤大痂們一起,合奏著生命科學的弦樂,有時在全美腫瘤研究年會上(AACR)奉送自已的和聲,讓他至今留戀。
“年輕人真的應該走出去看看,我就擔心現在的人們,年紀越大,世界越小。不是他們眼界窄了,是因為這片天地的外沿從來不曾拓寬過,而外頭的世界,早已是一日千里。”
“很久沒有撥弄吉他了,偶爾女兒彈鋼琴,我彈和弦伴奏。”他說,仍然喜歡音樂,喜歡意大利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的歌聲,“完全聽不懂的意大利語言也能從歌聲讓情感灌入心底,因為這是上帝親吻過的聲音。壓力最大的時候,就聽他的心醉神迷,聲音極富表現力,是一種云透陽光的享受。”
是的,云透陽光,雋永寧靜。有多少人渴望一縷陽光能夠照穿胸中積郁,病人渴望如此,你我,何嘗不是?
1
離上帝最近的職業
“醫生家的孩子,大多是蠻委屈的。父母忙著救治別人,常常顧不上自己的小孩。”傅深說這句話的時候,有點意味深長。在他的童年印象中,常常一覺醒來,父母都不在身邊,大多數時間都是姐姐陪著自己吃飯、寫作業,“現在想來,那些從小的所謂磨難,鍛煉了獨立處事的能力以及堅強的意志。當然,也有欠缺的一面,成長過程被忽視,失去不少開闊眼界的機會,比不上那些對孩子早早有規劃的家庭。”
傅深,就出生在江西南昌的一個醫生家庭。
1960年代,父親從南昌下放到贛江鄉下,農村缺醫少藥,交通不利,父親到了農村就成了全科醫生。小時候,傅深親眼見過半夜里父親為上門求救的產婦緊急接生,有點血腥的場面沒有嚇到傅深,更多的是好奇。聽到嬰兒來到世間的第一聲啼哭,迎接一個新的生命誕生,他隱隱約約地發現,父親的工作很了不起。
長大了,面臨高考的時候,母親建議他學醫。“當時的人都沒有太多的想法,只想著能生存,也談不上喜歡什么,就接受了母親的建議。不過,自從披上了白大褂,就再也沒有后悔過。”傅深說。
傅深順利考入了南昌大學醫學院臨床專業。大學五年,他才對醫學產生了真正的興趣。“不接觸醫學的人,可能永遠不會喜歡上它。但當你面對生死抉擇,開始承擔責任時,會真正愛上這個行業。沒有一個職業能像醫生一樣帶來人生的成就感,出生和死亡都離不開醫生的陪伴,這是距離上帝最近的職業。”
讓他難忘是,不僅是課堂里學到的專業知識,還有如何做一個好醫生。在做見習生時,他親眼目睹上級醫生對待病人、對待生命的態度,這影響了他以后的從醫風格。
記憶中有一個腫瘤病人,術前特別緊張。而負責這臺手術帶教老師,一邊是病人萬分恐懼地面對手術,一邊是學生緊盯著自己的一舉一動,老師居然面帶微笑,在麻醉準備期間還輕松地哼了幾句曲子。傅深不解,老師告訴他,做醫生,或多或少都要有一顆大心臟。“病人恐懼,你不可以恐懼,不可以受到影響,還要設法讓病人情緒緩解,但前提是要對自己的行為有把握。”
2
從放療科醫生到科學型臨床學者
畢業后,傅深被分配到江西省腫瘤醫院。
那個年代,日本一部電視劇《血疑》紅遍大江南北,山口百惠、三浦友和扮演的角色深深感染了傅深。“原來醫學有這么多秘密等待著人們去揭開,真的要感謝這部電視劇,使我對放療產生了興趣。”
“其實,那時候放療的文獻很少。我的導師是江建開,教授,他是中國第一代放療科研究生。他們把放射治療的理念完整地帶給了我們,之前以為射線只是一把無形之刃,對準了病灶就可以了。事實上,放療科涉及到放射生物學科、放射物理學科、放射劑量學科,化療,腫瘤外科,等,絕不簡單。”傅深說,到了放射治療科,必須要惡補知識,但越了解,越發現所知甚少。他開始明白,自己首先要成為腫瘤醫生,才能更好的理解放射治療學科。
1988年,傅深考入上海腫瘤醫院腫瘤放射治療研究生專業,師從劉泰福、何少琴、蔣國梁、許福熙等教授,93年博士畢業后留在了上海腫瘤醫院。1996年,傅深參加醫學打擂,越過了激烈競爭,突出重圍,爭取到來之不易的出國機會,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部腫瘤中心攻讀博士后。“出國最大的意義是開闊了眼界,提升了能力。”
傅深的導師是Steven P. Gore教授,Gore 教授即是美國著名的腫瘤臨床大夫,又是擁有自已研究團隊的腫瘤科學家,在追隨導師看病人,討論臨床問題,回到實驗室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傅深深有感觸。“國情不同。在中國,病患多得讓醫生根本沒有時間思考。而國外,一個下午可能只預約幾個病人,大多數時間,醫生都在討論、研究、跟蹤病人情況。很多醫生都有自己的實驗室,臨床上遇到的問題轉化到醫學科研團隊,可以立馬著手研究。科學型臨床腫瘤醫生,對臨床的價值太大了。特別是在現代醫學中,腫瘤精準醫學離不開臨床和研究的結合。”
在美國生活七年余,讓傅深明白了腫瘤臨床大夫不僅要看病,而且要知道為什么這樣看!
那段時光珍貴!
3
質子重離子帶來的希望
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質子重離子中心,于2015年5月8日正式投入運營。
質子和重離子技術是放療中的一種,質子和重離子同屬于粒子線,與傳統的光子線不同,粒子線可以形成能量布拉格峰,整個治療過程好比是針對腫瘤的“立體定向爆破”,對腫瘤病灶進行強有力的照射,同時又避開照射正常組織,實現療效最大化。
2007年,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項目論證開始,傅深作為論證專家組組長,經過近三年的論證歷程,使他不僅作為腫瘤放療醫生對這一放療前沿技術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同時也為這項新技術可能給腫瘤患者帶來新希望感到振奮,也促使他決心為質子重離子技術的臨床應用作為未來職業的發展方向。
自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質子重離子中心)于2015年5月8日正式投入運營,在收治的患者近1000例腫瘤患者,腫瘤近期療效較好,不良反應情況輕微。大多數病人使用的是重離子或者重離子加質子的治療。醫院結合國內惡性腫瘤發病率情況,明確并強調進一步做精、做細、做強五個重點病種——顱內顱底腫瘤、鼻咽癌、早期肺癌、肝癌、前列腺癌。
經過近三年的探索,傅深團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分別在2016及2017年在國際最頂級的“粒子治療大會(PTCOG,4次)”和 “全球癌癥學術大會(GAP,2次)“ 大會發言,發表了多篇國際論文,同時申請2項科學發明專利,在國際舞臺上開始發出“上海的聲音”。
但從他自己近三年的實際經驗來看,重離子治療是未來腫瘤放療發展的方向。“但仍有許多領域需要探索,完善。有些病人把質子重離子當成救命稻草,但它有一定的治療規范,并不適合包括晚期腫瘤患者、血液系統腫瘤、同一部位腫瘤已接受過2次及以上放射治療的患者、已進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的患者、空腔臟器腫瘤患者、無法較長時間保持俯臥或仰臥等體位的患者等。“如何科學的選擇質子重離子技術治療的適宜人群,不是依靠一個人,而是整個團隊共同努力的目標。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做的事是為了未來,希望能為未來的某個階段鋪墊一小塊基石。”傅深說著,目光溫和地掃向身邊他的學生們。
口述實錄
唐曄
有人把質子重離子治療當做救命神器,最后的武器,您怎么看?
傅深
其實,給病人合適的治療方案最重要。傳統手術,放療有本身的優勢,但它創傷性大一些。而質子重離子沒有創口,但也會有副作用,也會有并發癥,只是和傳統手段相比,并發癥少。
我們只能說在癌癥治療的手段中多了一種武器,而不能因為質子重離子的誕生,而否定了其他技術。就像汽車,寶馬無論是在安全性、體驗性上無疑都有很大的優勢,而桑塔納,體驗雖然沒有寶馬好,但它和寶馬的最基本的作用都是代步,如果僅僅是代步的需求,那就傳統的桑塔納也可以滿足。關鍵是因人而異,選擇合適的治療手段。
一些小的腫瘤,像早期鼻咽癌等,傳統放療效果很好,就用不上這樣高大上的技術。肝癌、胰腺癌這種較難的腫瘤,不能手術的患者可以做質子重離子治療。
老百姓希望質子重離子能治療中晚期癌癥,但從醫生的角度不是癌癥的狀態,而是風險的高低,用傳統治療方法是否有改善空間,用質子重離子治療有沒有效果,這些是最終決定是否采用質子重離子治療的因素。
唐曄
您認為如何才是一個好的腫瘤放療醫生?
傅深
從我30多年的體會來看,一個好的放療醫生,首先是一個好的腫瘤科醫生,其次是有放療專業知識的醫生。從手術治療到放射治療,我是跨過了一道門;從放療進入質子重離子,又是一扇新的大門,進入這扇門的前提就是有堅實的基礎。
除此還要有人文觀念,不能什么病人都收,要帶有人文思考,我們救治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僅僅對付腫瘤。
唐曄
您現在的壓力在哪里?
傅深
對未知的不確定性,我們經過三年的臨床實踐,得到第一手資料,對質子重離子的了解還是有很大空間。所以,要有敬畏之心,并不是首先接觸這個行業的醫生就是老大,需要用實力說話。
唐曄
目前我們面對的瓶頸是什么?
傅深
我們的瓶頸是,什么樣的病人最合適。我們是做醫生,不能來一個病人就給他使用——病人篩選是很大的難題。
唐曄
這么多年,有您一直堅持的東西嗎?
傅深
做事要有明確目標。我認為,所有社會的進步取決于認知和動機,如果認知不清晰,做你不能做的事情,這是浪費;而一個人認為自己無所不能,這是自大。能還是不能,要有一個清晰的標準。從我的角度,就是病人對我的反饋,業界同行對我的評價。這三年來,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包括拿到國家重點研發項目,成功申請復旦大學一流學科發展計劃。我喜歡目標和規劃都要清晰。
唐曄
您還有空余的時間嗎?
傅深
基本上早上7點多到醫院,周末有時候要開會、講課,再有時間就多陪陪孩子。大段的空閑時間不多,做醫生沒有不忙的。
唐曄
有什么讓您感到焦慮嗎?
傅深
焦慮的東西很多,我們是社會的人,有無奈,但要做好自己。遇到病人的不理解,遇到學科上的問題,也是如此。男人的責任很重,重要的是何以克服焦慮。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唐曄
焦慮煩躁的時候,您會怎樣?
傅深
聽音樂,偶爾也會彈琴,我女兒彈鋼琴的時候,我給她伴奏。
唐曄
現在是您最幸福的時光嗎?
傅深
每一段的歷程都有可圈可點,幸福的指標一定是對家庭、對社會有益。我想,現在是我人生的幸福階段之一。醫生這個職業本身就有成就感,整體還算是幸福的。
采訪/唐曄 編輯/玉嬌龍
曄問仁醫已入駐知乎專欄、今日頭條、騰訊媒體開放平臺,歡迎前往訂閱。
如有相關問題需要提問此醫生,
或有感而發,
請在文章最下方評論區留言。
版權聲明:
本文系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在[曄問仁醫]后臺留言;
授權使用請注明:“來源[曄問仁醫]及作者”。
本文系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在[曄問仁醫]后臺留言;
授權使用請注明:“來源[曄問仁醫]及作者”。
曄問仁醫|真實,真切,真相